Lazy loaded image
🗒️帅真的indie周报#4:时间在哪,结果在哪
Words 2826Read Time 8 min
2025-9-7
2025-9-7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距离上一次发文,已经过去一年又两个月了。和大家分享一下近况和想法。
 
如果你有关注我的话,应该能知道这一年里边,之于我而言,发生了很多很多事情,比如:我上架了我的第一个独立 App 知我记物(真切感受到睡后收入)、我更新完了我的第一份付费专栏(24w字,48篇)、B 站也做到了1.2w 粉(中间也接到了3次商务合作和多次粉丝咨询)...... 这一次次的“first time”,也让我慢慢找到了自己。
 
也正因如此,一直“忙”于做事的我,并没能抽出时间来写文章。当然,“没时间”一定是借口,除了我认为切切实实地 do something 更值得我分配业余时间去做,内心里还是有一部分完美主义在的,甚至是根因。前几次的周报/月报,动不动就是洋洋洒洒三五千字,包括我的专栏也是,我总想要尽可能地多说一点什么东西 —— 这是把双刃剑。
 
在专栏完结、主业工作忙碌高峰过去、App 迭代节奏稳定下来之后,我沉下来想,我是需要一些 milestone 的文章来记录一些东西的,不光是呈现 build in public 的部分,也希望自己能通过文字来反思自己的一些实际决策和做的事。
如果能让阅读本文的你有所收获就更好了!
 
于是,我决定从今天开始复更周报/月报,并且我会努力控制文章的篇幅,不要超过 1500 字,最好不超过 1000 字。
 

与 JetBrains 合作

在7月底的时候,JetBrains 官方通过 B 站私信找到我,希望可以跟我合作,推广一下 GoLand 新版本关于空指针解引用检测的 feature。
 
notion image
 
打心底的讲,我是有点“受宠若惊”的。开发者应该都能 get 到和 JetBrains 合作的含金量,毕竟在国内的 JetBrains 用户、甚至是国际上的用户,是非常非常多的,我以前的、现在的后端同事,用的都是 JetBrains 家的产品。
 
说来也巧,我以前在字节的时候,还因为 GoLand 2023 有一些 bug,会导致代码明明可以正常编译运行,但是却代码报红、无法提示补全/跳转,便在一次次踩坑中在团队内部梳理了个相关处理文档(各种改配置、清缓存,无所不用其极),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冥冥之中早有“预示”了🤣。
 
合作过程挺顺利的,从聊合作方式到出脚本,从报价到视频交付.....
 
notion image
 
为什么能接到单呢?我思考了一下:
  1. 我是具备一定粉丝基数(1.2w+)的技术区 up 主;
  1. 我是 Go 开发者,也出过几期 Go 相关的视频,并且和知名 Go 频道「Go 夜读」有互关;
  1. 往期视频中可以从部分屏幕细节可以看出我有用 GoLand;
  1. 主观猜测:录制条件还行?有声卡且声音不难听?
愈加相信 Jobs 说的 Connecting the Dots 了...
 
为什么合作的过程还挺顺利,脚本、视频、沟通,基本一气呵成?我也思考了一下,核心原因主要如下:
  1. 精准的用户画像:JetBrains IDE 的用户是开发者,而我就是开发者,这是程序员“吃饭的餐具”,并且我用 GoLand 也是从 2021 写 Golang 那会儿就开始用了,算的上是老用户了,符合 power user 的画像 —— 熟悉,同时有肯定和不满的点;
  1. 切切实实思考过这个 feature 背后的需求:作为 Go 开发者,我前几年就在想,IDE 厂商可不可以在代码编译前的开发阶段,就能通过静态分析找出来潜在的空指针,这样技术事故是可以少很多的,开发者也可以省很多心,毕竟谁也不想带着空指针这颗地雷上线;
  1. 有商务合作经验:在这次合作之前,已经有和明基、Lattics合作过了,对于广子的合作流程以及市场报价相关的也比较有底了,所以整体上会更快一些(即使走的是我不熟悉的花火平台)。
 
notion image
 
如果要进一步了解更多产品细节,可以看我的 B 站视频
 

知我记物 v1.7.1 发布

知我记物在周六的时候发布了一个小的版本迭代,距离上一次发布也是过去超过一个月了。换句话说,在这一个月内,我几乎没有任何动作 —— 但是我的收入不降反增了,大概比前面一个30天多了至少一半。
 
notion image
没什么迭代动作,主要还是因为这段时间因为拔智齿后细菌+病毒感染了,发烧、疱疹、溃疡,哪哪都痛,口腔里边堪称灾难现场,确实是没法支撑业余工作了;其次,主业工作较为繁忙,副业为副,该让位还是要让位的。(得亏目前做的是个几乎纯前端的应用,维护成本低
 
这个收入现象让我开始思考,为什么收入反而还升了呢?我回忆了一下 v1.7.0 的核心迭代点:
notion image
除了优化、修复这种小迭代,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支持了「断舍离」、「引导页」这样的 feature,还新增了官网入口 —— 整个应用更完整了,刚下载 App 之后给人的信任感是更强的
后悔做晚了呀!!!理论上在最开始的版本,或者说前几个版本,早该有引导页这个能力了,这次吸取教训......
 
当然,不排除是官方小红书号持续沉淀了 40+ 篇笔记、官方文档持续维护迭代(包含:FAQ、迭代计划、需求池、需求反馈/故障反馈等)的原因;也不排除是知我记物作为买断制 App ,却仍持续迭代的缘故(App Store 是可以看到一次次迭代记录的)。
 
归根结底,这是信任带来的转化。
 

 
而这一次 1.7.1 版本的迭代呢,无非是一些小的 feature/优化/fix,但针对于其中的交互优化上有一些思考就拉出来单聊。
 
由于不少用户存在“要添加一个和已有物品及其类似的物品记录”这样的需求,所以考虑做一个「复制」(深拷贝)的能力。
 
但是要加的时候发现,我长按物品之后,是进入多选模式,而此时的工具栏 button 已经有四五个了(已经算多了),这该怎么办呢?我复制应该硬塞进去?还是放进物品详情页?不对,都不合适。
 
是不是我开始就设计错了,导致这种局限性呢?
 
我和 Gemini 2.5 Pro 聊了一下,它建议我看看 apple 原生的文件和照片,长按都是聚焦后出上下文菜单,而多选模式切换则是提供单独的按钮。或许这对于 iOS app 来说是更合理的方案,而长按多选是更符合安卓用户的习惯。但我这就是 iOS App 呀!
 
思考一番,果断改掉交互 —— 长按聚焦出菜单,多选提出单按钮。
 
notion image
 

 
还有一个开心的点,知我记物的官网最近终于被 Google 索引上了~
notion image
 

公众号编辑器

觉得原来用的 notion 转公众号的插件不好看,于是就自己用 AI 快速撸了个 md 转公众号的 web 工具。
 
notion image
 
AI 时代真的是太棒了!我没想到可以这么快就达到 60 分的效果,AI 实在太适合做这种自定制强的东西了!
 
notion image
 
不过,目前能力也还比较简陋,后续逐步迭代。考虑直接集成进 obsidian 插件,直接就能预览、复制,一气呵成。
如果你正在公众号平台阅读本文,所看到的格式正式用这个工具做的。
 

What about next?

之后的计划主要分为两个方向吧:

内容

凭借着从去年就开始高强度纯 AI 开发的经验(现在自媒体喜欢管这种黑盒开发叫 vibe coding 🤣),上周在部门里边分享了 AI Coding 的能力、边界、实战经验分享,写了 100+ 页的 ppt,考虑一鱼多吃,想把里面的东西脱敏之后,切切块,做一些视频分享。
 
notion image
后端向的呢,看看继续出些系统设计和后端新手相关的吧~(也带带专栏的量)
 

产品

现在知我记物的迭代节奏趋于平缓,后续考虑开始做 iPad 适配。
 
此外,也打算去研究一下鸿蒙的开发者活动,用 AI “复制”一个知我记物,冲击一下 1w 的奖金。
 
notion image

最近在读

最近在看网友收录的一鸣酱微博合集,作为 ex byte-dancer,想学学大佬的一些思考。当然,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不合时宜的、不敢苟同的观点(如下图);当然,收获是更多的。
 
notion image
 
这里分享一个比较 hit 我的点:
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(工作日晚上和周末在想啥、干啥),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。
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、进修、思考或参加有意的演讲、讨论,人生就会发生改变;坚持数年之后,成功会向你招手。
 
我始终坚信,时间在哪,结果在哪。时间不会骗人。

写在最后

 
过去一年里发生的事,应该不太可能会在周/月报中体现;如果要写,应该会开文章单独写。也当是新的开始~
 
最后... 还是写超了... 2800字... 没事儿,进步了!
上一篇
记“gorm查询没报错,但结果为空”的解决
下一篇
过度承诺の殇